一批虚拟偶像、数字员工涌现,我国数字人产业蓬勃发展
(资料图片)
“虚拟人”这样诞生(解码·文化数字化)
2023中国科幻大会上,工作人员在演示虚拟人。
新华社记者 任 超摄
头戴VR(虚拟现实)一体机,一键步入虚拟世界传送门——草长莺飞中,一场盛大的虚拟演唱会正在奇妙上演。台上,歌手变换虚拟造型穿梭于不同场景;台下,观众在会场内360度自由移动、多视角切换,或撒花欢呼,或靠近互动。有别于传统演唱会,通过VR接口,每个人可以随时随地进入虚拟世界,选择并获取自己的专属虚拟形象,真正沉浸于虚拟场景。
新业态、新体验的背后,是一个日渐兴起的新职业群体——虚拟人设计师。“十四五”规划纲要将虚拟现实技术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并给出明确发展方向,加速虚拟人的场景化应用落地。虚拟人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其背后的产业发展趋势如何?
人脸模型需要拆解出200多项细化指标
作为真实世界在虚拟世界中的映射,虚拟人既是虚拟世界的基础,也是用户进入虚拟世界的一张“通行证”。
“简单来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创作虚拟形象。”27岁的张云轩是智能穿戴设备企业PICO阿维塔虚拟人项目的一名虚拟人设计师,在他看来,创作虚拟人,“捏脸”是关键。
所谓“捏脸”,其实是一场化静为动的琢磨。打开三维建模软件,左侧的显示界面上,一个静态立体人脸模型清晰呈现。“要想让它动起来,就要让人脸的每个部分变得可编辑。”张云轩一边介绍,一边点击右侧的操作界面,只见从额头、眉毛、眼睛到耳朵、鼻子、嘴巴,五官对应的每个区域都被拆解为一项项具体的操作维度。
在“鼻子”对应的操作区,随着高低、前后拉杆的移动,显示区上,人脸模型上的鼻子也顺势作出相应调整。最复杂的部分在哪?“眼睛!”张云轩斩钉截铁,让虚拟人拥有类人外观,眼睛的塑造至关重要。将操作界面移至眼睛区域,构造之复杂一览无余:从内外眼角到上下眼皮,再到瞳孔晶状体,近30个维度的精细拆解,使得眼睛能被用户“捏”成任意的类型,以匹配不同的人脸特征。
化静为动看似简单,工序却十分复杂。“从完全静态到能随意捏塑,要再三斟酌,逐渐递进细腻的程度,所用时间往往以月计。”张云轩说,只有对人体脸部构造、骨骼结构熟稔于心,才能熟练地拆解五官,不断拉近虚拟人与真实人物的距离。
这既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场美的追求。“捏出一张好看的脸,就要在丰富度上费心琢磨。”张云轩表示,一个拿得出手的人脸模型往往需要拆解出200多项细化指标,这背后是大量的学习和反复的演练。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创作虚拟人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张云轩说,只有持续跟进前沿趋势、更新知识储备,在实践中精进技艺,才能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数字人体验。
涉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人等多项新技术
对于虚拟人来说,捏脸完成,设计并未完结。
经由捏脸师设计完成的人脸模型,会流转到妆容修饰、服饰搭配等后续环节。在阿维塔虚拟人项目组,记者见到了虚拟人化妆师和服饰师,在专用设计软件中,通过给人脸模型上唇彩、点腮红、画眼线,再给其戴配饰、换衣装、拎手包,“纯素颜”渐次出落成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虚拟人像。
捏好的人脸模型还要同步输出给模型优化师,通过编写代码,他们会对前期捏好的人脸模型展开进一步的打磨和细化,使得虚拟人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虚拟人设计不仅要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人等新技术,还涉及数字化创造、运营和管理等多环节。”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董桂官看来,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势必将催生一批新职业,如虚拟人设计师、工程师和运营师等。这些职业成长壮大,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相关人才的技能和素养。
复杂工序决定了虚拟人设计师必须成为“多面手”,既要善于技术,又能长于美术。在工作初期,动画师出身的张云轩美术功底有余而技术能力不足。“在与模型优化师对接中,如果完全不懂程序代码,难以用有效沟通推动工作进展。”张云轩说。
补上编程“必修课”、更新行业前沿技术动态、借鉴同行的设计思路……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张云轩又伏案学习起来。“新职业对个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必须时刻‘充电’。”在他看来,不间断学习,既是这一新职业的关键竞争力,也是其魅力所在。
虚拟偶像、电商主播、数字员工等融入更多行业场景
切换新赛道,步入新领域,张云轩看中的是我国数字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头。
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上线新闻节目、虚拟员工“小浦”与客户在线互动、数字人“苏东坡”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一段时间以来,数字人商业化应用探索步伐持续加快,一大批数字人入职不同工作“岗位”。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数字人产业规模预计将超过2700亿元,虚拟偶像、电商主播、数字员工等多元类型数字人将在更多领域释放价值。
“数字人应用的多元拓展,得益于我国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布局的加速成熟。”董桂官介绍,从技术看,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数字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从应用看,数字人产业应用领域加速从文娱行业向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拓展,不断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产业链看,数字人产业链不断完善,从技术研发、内容制作到平台运营、应用推广,我国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人产业链。
作为连接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重要媒介,随着产业热度持续提升,不少人关心,未来虚拟人如何与更多行业场景深度融合,为人们带来更沉浸的数字生活体验?
“更开放的创作者生态、更丰富的用户创造内容,将成为未来数字人产业的增量空间。”在PICO公司虚拟人设计团队相关负责人田生彩看来,从“网红”变“长红”,虚拟人要想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充分释放产业价值,需要在全民参与上着眼。为此,他们研发并上线了一套面向广大用户的虚拟人设计系统,通过持续迭代,为用户设计形象提供更多自定义空间。
此外,高品质虚拟人的开发制作对终端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董桂官说,当前虚拟人仍以手机、智慧大屏等2D显示设备为主要载体,由于虚拟人开发和制作成本较高,仍须在3D扫描仪、动作捕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高端硬件设备发力,更好实现虚拟人的制作和展示。
“培育壮大新职业,能更好推动数字人产业加速进入大规模应用。”董桂官建议,通过建立相关专业培训课程,培育更多虚拟人设计师等新职业人才,有效解决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缺口。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虚拟人的场景化应用有望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置身于数字浪潮中,张云轩看好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尽管目前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长远看新职业大有可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