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公示“2022年度数字科技企业双化协同典型案例”,全国共50家企业入选。专家指出,“双化协同”即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面向未来,数字化与绿色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脉络,如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赋能,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资料图)
传统企业迎来“数字蝶变”
作业人员面对电脑大屏,远程操控着3个集装箱的装卸工作,在装卸现场却鲜有人影……这一幕发生在安徽芜湖港,随着智慧港口建设步伐加快,芜湖已先后完成了“网上业务受理”“设备单证无纸化”“电子提单”等一系列项目建设。据悉,芜湖港通过与上海港、中远海运、海关等深度合作,在智慧物流平台完成了与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提货放行信息对接工作,成为在全国内河港口中第一个实现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线上提货放行的港口。
得益于5G、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港口建设正在向智能调度、智能操作深度转型。在“2022年度数字科技企业双化协同典型案例”中,“芜湖港智慧港口建设案例”位列其间,这一整套可复制推广的内河智慧港口建设经验,正带动更多内河港口提升智慧化水平。
从乘风破浪的轮船货运到风驰电掣的轨道交通,从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到精准管控的地下水资源,从传统企业的“数字蝶变”到新兴领域的蓬勃兴起……数智赋能之下,产业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迸发出强劲活力。
加快推动工艺革新
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看来,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新兴技术正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双碳”目标背景下,无论是工程装备、钢铁冶金还是汽车制造等行业,都需要针对自身能耗情况作出优化。“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将加快推动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鲁春丛说。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中国能源转型持续推进,节能降耗成效显著。通过推动工艺升级、更新改造用能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不断下降。
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离不开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构建。业内人士认为,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所诞生的工业互联网,全面连接人、机、物、系统,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使效率更优,成本更低。
工信部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建成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79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提质、降本、增效作用不断显现。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表示,近5年来,中国工业互联网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认识体系、实现路径和实践成果,有力促进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处于起步探索转向规模发展关键期,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助力制造业、能源、矿业、电力等各大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王鹏说。
生活舒适度进一步提高
“双化协同”也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北京市交通委采取“政企合作”模式,联合高德地图推出了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公交实时到站、地铁满载率、地铁站内换乘等17个出行领域的信息,全部集合于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平台同时整合步行、骑行、自驾、网约车等出行方式,用户在高德地图APP“绿色出行”专区可以获得个人碳能量账户,并通过相应碳减排能量兑换公共交通优惠券、购物代金券等多种礼品。截至今年9月,平台用户已超3000万人,日均服务绿色出行600余万人次,绿色出行碳普惠减排量20万余吨。
衣食住行,事关千家万户。11月1日,山西省太原市正式供暖,对于市民程女士来说,家里暖气在几年前总是供热不稳定的麻烦早已成为历史。升级为信息化技术与传统热网结合的新型供热模式后,程女士小区安装了智慧设备,家中暖和又舒适。“以前到了冬天不敢开窗户,现在我们这几间屋子都热乎乎的,很舒适。”
据悉,在太原市集中供热调度中心,“智慧大脑”将热源厂、管网、热力站、用户等信息汇总,实时监测系统运行参数并进行动态调整,高效节能,极大提升了供暖精准调节能力。
业内人士说,可以预见,绿色低碳的生活场景将更深层次嵌入未来社会,社会运行将更加系统化、精密化,科技发展也必将进一步支撑社会运转方式的转变。
孙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