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全面部署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专门文件,《意见》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意见》要求,要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按照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及教材,同时将教辅书纳入监管体系。强化实验教学,并广泛组织中小学生前往科学教育场所,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落实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编制,加强中小学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配备,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意见》强调,要用好社会大课堂。统筹动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和工农企业等单位,向学生开放所属的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阵地、平台、载体和资源。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中小学,引领科学教育发展。
《意见》要求,要做好相关改革衔接。严格竞赛活动管理,指导各竞赛组织方在竞赛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参赛学生家国情怀;突出集体主义教育,为参赛学生未来从事有组织科研打牢思想基础。明确“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等项目在选拔、培育、使用上的各自侧重点。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坚持素养立意,强化实验考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教育部:中小学科学教育力争3—5年有突破性进展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今天(5月29日)表示,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至关重要。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意见》实施,力争用3—5年时间使中小学科学教育有大的突破性进展。
聚焦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意见》明确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重点项目,建立工作台账,排查指导。特别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源头上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科学类课程教师供给。
同时,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讨交流平台,集成全国各类科学教育资源。通过“菜单式”“自助型”等模式,实现科学教育资源提供方与需求方的对接,进一步推广优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利用效率。
《意见》还要求强化宏观调控,将各类项目和有形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对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进行关心帮扶指导。
安排建设“中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场所援建工程”等项目。同时,部署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对口援建,确保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在科学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为确保《意见》取得实效,还将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千家万馆’科学教育总动员行动”“科普进万家行动”等一系列重点项目。
教育部:约八成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达中等及以上水平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全面加强。目前,约八成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
如今,我国一至九年级均已开设科学课,独立设置信息科技、劳动课程。2022年,全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比2012年分别增长45.41%、22.36%、9.8%。
在师资建设方面,2022年全国小学专任科学教师总量比2012年增长了35.3%,初高中理科类教师稳中有增。
在校外场所建设和科学实践活动方面,目前全国千余个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以及近万个乡村少年宫全面向中小学生开放。
最新一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整体良好,约八成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在最近一次举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我国参测的四省市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成绩在所有参测国家(地区)中均名列第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