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央视网消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过去五年,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这次两会上,释放出了哪些关于中国未来生态环境建设的信号?
总台央视记者 张剑:每年两会,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一直都是重点,而今年我能感觉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这个话题受关注的程度比往年要更高。比如说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在总结过去五年成就时,有专门一段是在讲中国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具体体现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5%。这些数字都在表明,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群众越来越多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为什么中国要如此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今年两会首场“部长通道”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的一段发言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说,中国是一个人口超过14亿多人的发展中大国,这么多的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也弱,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如果走大量排放污染物、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这样一种低水平粗放式的发展道路,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中国唯一能选择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发展是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优良的环境本身,就是众多需求的其中一个。所以说,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
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很多讨论。在他们看来,虽然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问题,比如当前中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化发展的阶段,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一些传统的污染环境的因素还没有得到整治,未来的任务还很艰巨。
不过让人放心的是,代表委员们也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对策,尤其是在今年政协新增设的环境资源界别里,还集中了很多生态环境方面的一线人士、专业人士。这些对策包括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的防治、进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等,其中有不少是我们已经在做的,也有很多是将来要花更大力气去做的。
在两会期间,我也关注了一些来自海外的声音,很多将中国的现代化和西方的现代化进行了一个比较,并指出中国式现代的一个特色就是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认为这是一种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方式,值得很多像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