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大账”有力度 “细账”有温度——从预算报告看财政重点安排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申铖、王雨萧
数据增减之间,政策变动背后,反映着政府资金投向,传递着政策动向,回应着百姓期盼。今年的预算报告有哪些重点安排?其中有哪些“大账”“细账”值得关注?
“大账”加力,彰显积极财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均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究竟加在哪些地方?
第一个“加力”体现在财政支出强度上。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5130亿元、增长5.6%。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从2017年的20.31万亿元,到2022年的26.06万亿元,再到今年安排超27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不断增加。
“近年来,财政支出保持强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财力支撑。”辽宁省财政厅厅长姜小林代表说。
第二个“加力”体现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2022年发行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约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发挥了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作用。
根据安排,今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代表说。
第三个“加力”体现在推动财力下沉上。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超10万亿元、创下近年新高,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资金更大力度向基层倾斜。
在加力的同时,今年的“国家账本”也着力提升政策效能。
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文杰代表表示,今年的税费支持政策更加注重精准性和有效性,突出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在扩大赤字、增加专项债规模的同时,尤其要妥善防范财政风险,确保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说。
加力提效的具体落点在哪里?查阅预算报告中的“2023年主要收支政策”,围绕“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明确了多项政策部署,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量”双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看来,实现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需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预算报告中的多项安排,体现了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政策取向,着力稳增长、尽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细账”更“暖”,增进民生福祉——
政府筹集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社会公众,花出去的每一分钱也关系千家万户。翻开预算报告,多项政策部署,传递着民生温度。
看就业,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增加50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并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
看教育,在过去五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1万亿元的基础上,坚持加大投入力度和优化支出结构并举,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看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30元,加强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
看养老,将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看住房,将支持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
“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我们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尽全力为群众谋好事、办实事。”财政部部长刘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