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日消息(记者 宓迪)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经济增速预期、宏观政策……两会召开在即,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怎么定?如何发力拼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如何进一步发挥效能?对此,记者采访专家进行了解读。
GDP增速料将回升
(相关资料图)
消费、投资增长成看点
风高浪急彰显韧劲。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再次跃上新台阶。而对于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一直是历年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谈及今年的GDP增长前景,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记者表示,预计GDP增速会反弹。“主要的看点来自于消费、投资两个领域”,邵宇表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后,很多此前因疫情受限的消费与投资场景都能得到比较大的提振,如商旅、出行等等。
邵宇判断,消费的回升会比较明显。而在投资方面,一些重大工程,基建与制造业的投资能够比较稳定,房地产投资有明显的企稳回暖迹象。
“我国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的群体规模稳步扩大,消费复苏的基础坚实,也具备很多有利因素。从1月份的消费情况来看,全国消费市场的复苏势头是比较强劲的,各方对于今年消费市场恢复有信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2月23日表示。
“这都会带来今年经济的反弹”,邵宇表示,2023年要做好的重点工作,除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特别是对薄弱环节的支撑以外,更多的还是要确立信心。“通过成功的案例,包括对企业、对企业家、对特定的居民人群,提振他们的信心,稳定未来的预期,这样,大家就比较愿意去投资和消费,这对于当下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形成政策合力
要实现预期中的的经济增长,离不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持。记者留意到,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对此,3月1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加力点主要是三个: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在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此外刘昆表示,“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方面,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谈及今年财政政策看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在政策上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资金回旋空间,提高财政赤字率至3.0%左右,提高发行一般债券的比重,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维持在3.8万亿元左右。”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
加强对普惠金融等领域支持
回顾2022年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有力支持经济回稳向好。一方面,货币信贷合理增长,202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年末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1.1%、11.8%和9.6%。另一方面,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8%和36.7%。
对于货币政策走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邵宇对记者分析,“有力”指的是总量,而“精准”就包括对刚性的住房需求、改善性需求的支持、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对于绿色转型或清洁能源方面的结构性的支持,这些都会产生比较大的乘数效应。
谈及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推动消费有力复苏,增强经济增长潜能。”
“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则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基础上,酌情适度提高,特别是上半年可加大支持力度,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适度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力度,支持实体经济修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研究出台支持扩大消费的结构性政策工具。”刘向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