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于今天(5日)开幕,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湿地守望者》,带大家走进一个个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去倾听这些为了湿地保护默默付出的守望者的故事。今天带您认识一位倾情湿地保护的“油田的孩子”。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东南部的北大港湿地,是天津市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达348.87平方公里,是世界八大重要候鸟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的重要驿站。作为我国渤海湾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20年,天津北大港湿地被分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和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相关资料图)
而作为我国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大港油田和北大港湿地毗邻而居、唇齿相依。曾经,油气开发井田、站场管道与环境保护区域交错分布,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生产之间难以形成合力;而如今,昔日的井场芦苇葱郁、鸟儿鸣啭,这块湿地自然保护区充当了大港整个生态系统和地区小气候的“调解员”。
记忆里的“荒野”
在天津滨海新区北大港湿地的爱鸟志愿者小屋,滨海新区湿地保护志愿者协会会长老马正和北大港湿地管委会工作人员刘健聊着湿地最近的新动向。1976年出生的老马,大名马井生,取“在油井旁出生”的意思。他说,他就是“油田的孩子”。
马井生:我的老家在东北黑龙江,我父亲1972年到的大港油田,我是在这出生的,是“油田的孩子”。早期,为了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这些石油人就扎根于荒原。他们刚来的时候,这里一片荒凉,到处都是芦苇,没有建筑,就是荒野。在那个年代,人们对湿地的概念就是“荒野”……
老马记忆里熟悉的“荒野”
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当时的“荒野”会逐步成长为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石油新城。可在湿地的概念还不那么广为人知的年代,记忆里的“荒野”,就已经承载了老马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
马井生:在我的记忆里就是荒野、芦苇、水面,我们小时候在这种荒野里穿行,捡鸟蛋、去摸鱼……这些都是我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到秋天,湿地的碱蓬草红了,那个时候我们其实更忙碌于跟在爸爸妈妈屁股后面去摘草籽,冬天家里要养鸡、喂鸡,草籽给它当饲料。现在,就正是我们湿地碱蓬草红了的季节,特别美。
老马镜头里北大港湿地的变迁
青年时期,马井生喜欢上了摄影,通过镜头记录伴随自己成长的北大港。2005年,一次和北师大鸟类学研究团队的偶然相遇,让老马第一次了解到,他所生活的地方,是地球上另外一些物种烙印在基因里、周而复始迁徙路途的必经之所,是与人类伴生的其他物种同样赖以生存的“公共空间”。
马井生:他们告诉我,全世界有八条候鸟迁徙通道,这里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它连接着东亚和澳大利西亚,是候鸟的一个古驿站,候鸟南来北往是亘古不变的。第一次跟北师大同学们看到天鹅的时候,我也很震惊,因为我从小在这长大,没有见过天鹅。后来北师大学生告诉我,天鹅来自遥远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来自蒙古,因为脖子上有带着编号的环志。
被丝网缠住,乞求“救救我”的纵纹腹小鸮
马井生:我拍过一张照片,一只猫头鹰被细细的丝网缠住。我救它的时候,它用大大的眼睛望着我,其实我就感受到那种生命的无助。它们迁徙的过程中会遇到饥饿、生病、人类捕捉的情况,能到迁徙地是一个非常艰辛的旅程。
2017年,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成立,推出多项保护修复措施,在重点管控区域实施全面封闭式管理;保护区域内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步退出,大港油田也从传统的粗放生产走向绿色环保之路——采油机少了、污染也少了。这片土地的变迁和故事,生长在油田的老马再熟悉不过;对这里的故土深情,也让老马和身边的志愿者自然而然成为北大港湿地保护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17年默默付出,湿地的明天靠大家
11月,又到了冬候鸟迁徙的时期。和往年一样,刘健与老马的志愿者协会相约开启今年的湿地联合巡查。在刘健看来,这种“政府+民间”相结合的北大港模式,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湿地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刘健:马会长他们站在志愿者协会的角度跟我们一直配合对老百姓进行讲解,把我们的政策都说明白、讲清楚,最终也获得老百姓的理解。志愿者对保护区可能存在的偷捕、盗猎行为进行民间监管,一旦发现问题就会跟我们联系。从2017年到现在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偷鸟捕鸟的行为基本上已经禁绝了。
2012年,马井生和志愿者在泥沼中拯救中毒的东方白鹳
今年,是老马志愿者生涯的第17年,也是这个“油田的孩子”为守护北大港湿地默默奉献的第17年。十年前,他曾和志愿者们深入沼泽湿地,配合政府部门一同拯救了30多只东方白鹳。
马井生:当时我记得救活了13只,我们在沼泽里跋涉,非常艰难,稀的淤泥里打不动腿。到最后我们都是抱着白鹳,因为它飞不动了,在湿地里跪着走。因为你没有体力,东方白鹳的体重又很沉,志愿者非常艰辛……
“人类要发展、湿地要保护,它并不矛盾”
近年来,天津大力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设(“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北大港湿地也不断得到保护修复,主要保护的候鸟从2017年的249种增加到现在的281种,每年过境的鸟类达到100万只。十年前曾经被老马和志愿者们救助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般只在东北地区迁徙、繁殖的“鸟中国宝”东方白鹳,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多来到北大港湿地;从2016年至今,已经观测到60对东方白鹳在这里筑巢、繁殖。
迁徙季,自由飞翔的候鸟(黑尾塍鹬)奏响湿地乐章
马井生:人类要发展、湿地要保护,它并不矛盾,是要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我们有好的工业发展,做到全过程的清洁发展,污水零排放、大气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们通过经济的方式来反哺湿地,要经济发展也要绿水青山。未来,希望能把我们的北大港湿地建成真正的国家级生态名片,让世界的人看到北大港湿地的美丽、天津的美丽,看到中国的美丽。
守护北大港的点点滴滴,老马不仅记在心头,还会和志愿者们一起,不定期在北大港湿地里的爱鸟志愿者小屋,讲给前来体验的青少年听。他深知,童年记忆里的“荒野”和今天的北大港湿地不仅需要他们来守护,更需要把这颗绿色的种子种在青少年心间。
在志愿者小屋的墙上,写着老马原创的一首诗,他想记录下那些为保护北大港湿地而默默奋斗岁月,记录下他心中最美的“荒野”。
志愿者:我们心连着心,手握着手。征战在自由飞翔的“荒野”,从此,前行的路上我们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