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题:世界骨质疏松日:科学了解骨质疏松 避免认知误区
新华社记者李恒、顾天成
骨质疏松是一种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多位医学专家提示,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的骨病,补钙不等于治疗骨质疏松。
针对骨质疏松的预防,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巩固一生,‘赢’战骨折”。
“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比,骨骼健康问题易被忽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主任医师林剑浩说,原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硬骨头”也有变脆的一天,人体激素分泌水平降低,影响钙代谢和钙质吸收,造成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但骨质疏松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不易引起人的注意。
专家介绍,当骨质疏松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腰背痛、身材变矮、驼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骨质疏松患者一旦受到外伤,极易发生骨折。老年人还易引发或加重多种并发症。
针对骨质疏松为老年人特有、骨质疏松是小病等误区,北京医院骨科副主任文良元表示,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饮食不规律等,易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量减少。因此,应及早预防骨质疏松,在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高危人群应定期做骨密度检测,及时了解骨密度的变化情况。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专家提示,骨质疏松不是突然发生的,要留意生活中的预警信号,比如四肢或腰背部疼痛、驼背、身高比年轻时变矮3厘米以上等,都提示可能罹患骨质疏松症,应及时根据情况到内分泌科、骨科、老年科等科室就诊。同时,建议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切忌盲目补钙,要谨遵医嘱,结合自身情况对症下药。
此外,预防骨质疏松要“早筛查、早治疗”,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多食用牛奶、鱼虾、豆制品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